携手续写“山海情”|福建考察第一站来到厦门大学,它与贵州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1921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抱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信念和“办世界之大学,为吾国放一异彩”的理想,在闽南家乡创办厦门大学。

经过100多年建设,厦门大学已经成为国家“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综合性大学。

6月5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厦门大学,考察厦门大学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理念,在芙蓉湖畔感悟如何走好战略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历史上,厦门大学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如今,厦门大学紧扣思想引领、模式创新、体系建构、师资建设“四维”发力,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走好战略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本科生有机会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吗?在厦门大学,答案是有机会。

对口支援

为加强本科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厦门大学设立了“拔尖学生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创新基金”,该基金面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和强基计划培养的本科生开放,资助他们自立课题项目,并进入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在基础学科的前沿领域进行探索。

推动贵重科研仪器和优质实验资源共享共用是厦门大学培养拔尖人才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之一。厦门大学还不断推动诸如“贯通培养”“交叉融合”“国际融通”等模式,探索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与计划设计;深化大类招生培养改革,推进转专业、选课程、选教师“三个全面放开”;实施“海丝学堂”国际化海洋科研实训项目,组织不同国籍学生依托“嘉庚”号科考船共同参与大洋深海科考等一系列创新成果,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充分涌现。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厦门大学就曾与贵州在战火硝烟中缔结缘分。

1924年,厦门大学发生学潮,三百余位师生为争取民主办校而奔赴上海筹建新校,后由贵州爱国教育家王伯群捐资,厦门大学欧元怀等教授在上海创办私立大夏大学,“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取“光大华夏”之意,为今天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全面抗战爆发后,大夏大学先后内迁至江西、贵州等地。1941年,大夏大学实力雄厚的教育学院教育系整体并入新成立的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即今天贵州师范大学前身。1940至1945年,欧元怀任贵州教育厅厅长,还利用专业学识和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促进贵州教育事业发展。

厦门大学航拍图

这段缘时至今日已延续百年。18年前,厦门大学开始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双方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务实合作。

为加强人才共育,双方持续推进本科生联合培养工作,18年来,厦门大学共接收贵州师范大学本科生两百余名来校培养。在加强硕士生研究生交流学习上,贵州师范大学共遴选两百余名硕士研究生到厦门大学开展短期交流。厦门大学还为贵州师范大学建设2个数字化教室和1个数字化阅览室,并开放20余门远程教学课程。

厦门大学一角

推动资源共享方面,厦门大学打造“山海风流”系列学术讲座,先后选派史秋衡等百余名教师到贵州师范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并积极协办或参与举办中国—东盟“乡村教育与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中国—东盟研究生教育国际论坛等学术活动、论坛近200场。

为加强学科共建,厦门大学选派专家协同贵州师范大学开展博士学位点申报,2013年、2018年贵师大中国语言文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先后顺利获批。

【学习笔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

这次学习考察有三大感受:大战略、大格局和大未来。来到厦门大学,在这样一个古朴和现代交织、校区和景区融合的环境中,我感受到了百年“海上花园学府”的独特魅力。立足“海峡、海丝、海洋”的办学特色,厦门大学彰显出高精准的办学定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产值的学术成果、高水平的变革开放、高契合的社会服务,不愧被称为“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和贵州一直有很长的合作,从点到线、从线到面进行校校合作、校市合作、校省合作,真可谓山海相牵、情深意切。今天我们见证了省政府和厦门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可以说是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又开始了新的合作,双方将在四个大类13个方面加强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尽快把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事项落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部署要求,学习和汲取厦门大学的办学经验,坚持服务产业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做亮自身特色,来抓好办好做强贵州高等教育,为贵州高质量发展贡献高等教育的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林 潘德玉许邵庭 杜朋城

编辑 李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王璐瑶

热门相关:废材逆袭:冰山王爷倾城妃   重生之悠然人生   女配她逆袭了   夫人每天都在线打脸   我真不是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