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摊火锅悄然兴起
大皖新闻讯 今年来,合肥路边出现了一种新式的路边摊——“地摊火锅”,并在近两个月呈现出了一种遍地开花的态势,天黑后在人流量稍大些的街头巷尾转转,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大皖新闻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气温降低,地摊火锅市场火热不减。
网民:价格不低 卫生担忧
面对合肥越来越多的“地摊火锅”,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讨论起来。有网民表示自己路过后“被香昏了,第二天立马来吃”,也有人对地摊火锅表示担忧,称不会尝试。
大家担心的点主要集中为露天环境下食材是否卫生;锅底是否会被重复使用;地摊火锅使用卡式炉加热,而卡式炉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是否有安全隐患等,除此之外,味道、价格、就餐环境之类的问题也有被提及。
有消费者在吃过后大力推荐,也有不少“避坑贴”,记者注意到被提及比较多的问题是价格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实惠,“人均六七十元”、“地摊的配置、饭店的价格”,价格不像预想的平价,也有人表示吃完闹肚子。这些评价也使不少想尝试的消费者打起了退堂鼓。
走访:生意火爆 氛围浓厚
“老板,这些包圆了。”10月22日晚上七点多,在合肥市东至路与佛子岭路交叉口的一家地摊火锅前,一位大哥指着选菜筐里的脑花说。这位大哥来到摊前时,十二张用露营桌充当的餐桌已经满客,得知前面没有其他人等桌,他熟练地先挑选起了菜品,而在他之后又来了四位穿着工装带着工牌的年轻人,在询问得知没有空位后,表示愿意等桌。
这家地摊火锅用冰糕车样式的冷柜车摆放着各类食材,冷柜前写着牛油老火锅19元、鸳鸯番茄锅28元、鸳鸯牛骨锅25元、素菜1.9元/两,荤菜5.9元/两,冷柜车旁支着几张桌子,有的放着调料餐具,有的充当操作台。
选菜方式类似麻辣烫、香锅,荤素分开,用小筐子自选,而非室内火锅的点菜方式。食材种类大概三四十种,与室内火锅基本相同。
就餐区域在三顶大号的帐篷下,周围三面用塑料布围了起来,起到一定的防风避寒效果,餐桌餐椅是露营桌椅,因为就餐区域不大,餐桌间只有一人的通道,有的桌子是并排在一起的。“你们这煮的是啥?”小小的就餐环境似乎天然拉近了食客间的距离,有时相邻的两桌人不自觉的就搭上了话。
“小桌子小板凳,大家摩肩接踵的感觉,挺热闹,还不吵闹。”食客刘先生告诉记者,“我们上次吃的一家室内火锅店,隔壁有两桌喝了点酒,说话声音特别大,搞得我们互相说话都听不清,还不如在地摊上的氛围好。”刘先生对于菜品的新鲜程度和味道都比较认可,表示这个菜品质量和价位的话,愿意约二、三个朋友常去吃。
记者注意到,当天两人就餐的居多,也有三、四人的,相比室内,地摊火锅食客的用餐时间不长,人员流动性更强。
“我们两个人点了130多(元),不过我俩算是收着点的了。”李女士和丈夫两人第一次来尝试地摊火锅,“味道还行,不过不算便宜,人均得70多吧。”
食客尹女士则向记者分析了地摊火锅的弊端:“环境受天气影响太大了,刮风下雨下雪都会对就餐有影响,如果专门来吃遇上没出摊应该会影响之后来吃的概率。没有洗手间一类的地方,洗手上厕所都不好解决。同时就餐体验也非常受周围食客素质的影响。”尹女士总结下来认为,地摊火锅只能吃个新鲜,算是麻辣烫的升级,不能算是实体店火锅的平替。
店主:成本降低 备菜清理耗时
“我们是有门店的。”摊主小王告诉记者:“我们在桐城路那边开了一家火锅店,今年年初我们团队里有人去重庆玩,发现这种地摊火锅的模式很火,当时合肥还没有,我们就觉得合肥也可以做。”
目前小王的团队已经在合肥开了三家分店,每家都是夫妻档。“这边就是我和我老公两个人, 有些菜是直接从店里拿过来的,像绿叶菜都是我和我妈在家里洗好的,很费力。”当晚小王的公公婆婆也来小摊上帮忙收拾,可以说是全家上阵。
记者注意到,小摊周边并没有能够清洗餐具和火锅的条件, 桌面上铺的是一次性桌布,就餐使用的是一次性碗筷, 那锅具的清洗如何解决呢?小王告诉记者,现场确实无法清洗锅具,所有的工具要带回门店的后厨清洗。
“所以我们每天晚上也就只能备二、三十桌的量, 经常到最后漏勺啥的都不够用。” 小王说:“我们从下午四点多把所有东西拉过来,然后布置好,每天快六点才开始营业,基本到晚上十点多就卖完了,有时候九点多就没菜了,晚上结束后再把所有东西都送回店里。” 小王表示还是要依靠实体店,不然很多工作不好开展。“周一到周五一般从六点多开始上客,周六周日会早一些,也会更早卖完,如果有空的话,我们可能会去店里再补一趟东西。”
至于厨余垃圾,由于这家小摊周边有不少餐饮店铺,有专门的厨余垃圾桶,可以直接倒入周边的厨余垃圾桶中,否则厨余垃圾还需要单独处理。
地摊火锅还需要一些额外的成本。“卡式炉的安全很重要,所以我们也是选的质量比较好的,一个要七十块左右,一罐气是四块钱, 我们都选了有人保(中国人民保险)投保的。”小王说, 除此之外人力成本和店面成本都有所降低,“我们之前店面一个月将近一万, 人员工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比如需要专门的摆盘厨师, 这类厨师工资还不低” 。
但小王同时也在物色合适的店铺, 之后还是希望采用室内加室外的经营方式。“摆地摊的局限还是挺多的,每天晚上能准备的量是有限的,并且中午也没办法做。” 小王介绍,目前他们桐城路的店铺就采用了室内加室外经营的方式,“室内大概也就一百多平,能坐个二十多桌, 外面还能再摆个十几、二十桌, 这样能够容纳的桌数就大大提升了。”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摄影报道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