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子偷时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作为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作家肖勤的一天是从一件件忙碌而具体的行政工作开始的。

8月26日上午,她在贵州省文联刚刚忙完各项繁杂事务,简单吃上几口午饭,便匆匆乘车前往安顺,参加2024年贵州省“文艺两新”骨干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

尽管如此,肖勤依然坚持每天2000字左右的写作量,成为贵州文学界高质高产的作家之一。除了熬夜,别人的节假日对她而言则是难得的创作日,一大早她就会准时坐在书桌前写稿。她笑言,文学创作是一件艰苦而长期的事,尤其是长篇,只能熬自己的夜、耗自己的节假日,向日子偷时间。

肖勤著有长篇小说《守卫者长诗》《水土》《血液科医生》《外婆的月亮田》等,中短篇小说集《丹砂》《尘世间小小的灯》《霜晨月》。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小说奖、民族文学年度小说奖等文学奖项。代表作有《丹砂》《隐秘的船》《去巴林找一棵树》等,多篇作品被各选刊和年度选本选载,其作品被译为英、韩、法、哈萨克斯坦等国文字传播。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有《小等》《碧血丹砂》。曾获贵州省第十四、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首届文学奖报告文学一等奖等。

从小说《暖》《丹砂》到《迎香记》,再到《隐秘的船》《血液科医生》,从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到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再到人民文学奖,这位土生土长的贵州作家,始终将笔头对准贵州,她的作品既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养,也少不了这片土地的温情。

“贵州这片富饶的土地和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土壤和源泉。”肖勤有着10余年的乡村工作经历,贵州的乡土风情、少数民族文化、奋战在这片土地上各行各业的人的故事,都是滋养她的创作源泉。

去年,肖勤凭借作品《隐秘的船》摘得人民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隐秘的船》书写的是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千年盐运码头的故事;儿童文学作品《外婆的月亮田》里对仡佬族文化与习俗的描绘、对黔北乡村场景细节的描写,更是她从小经历的乡村生活写照;《丹砂》则是她关注民族文化,以古老而神秘的仡佬族圣物丹砂为引而传承弘扬的民族美德——“取了米油在手,不如存了丹砂在心”。

“写亲切的乡村,写熟悉的生活,写多彩的贵州,是使命,更是热爱。”肖勤的笔触充满了贵州特有的浪漫与温情,每一篇作品背后皆是她孜孜不倦地行走、倾听和记录。

为了书写贵州桥梁建设的宏伟篇章,肖勤曾走上距离乌江水面600多米高的临空猫道采访桥梁建设者,当听到年轻的建设者说自己第一次悬在几百米空中,恐惧得几乎无法呼吸,那一瞬间他想到了妈妈……肖勤说,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回避艰辛、不阻于恐惧,创造辉煌、归于平淡。

站在天空之桥猫道的那一刻,作家与建设者共同见证和感受到了奉献之美。肖勤说,贵州交通壮美的背后,是建设过程中的艰辛和危险,有很多故事和感动只有去走近、去体会,作家才有可能写出真正与建设者和读者共情的好作品。在肖勤看来,“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贵州作家的创作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