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乔尔豪·阿古德罗:欧洲应看到中国对绿色发展的重视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访问,是继续在中欧之间架起桥梁,也给加强双方外交和商贸关系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由于各国对华认知和政策不同,欧洲人的感受各有不同。在我看来,欧洲部分强国并没有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中国进行商贸活动。以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人早认识到“中心邻国”的这种思维方式——他们习惯在不考虑我们的情况下以欧盟的名义作出决定。

在这次时隔五年的对欧访问中,除了法国,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非欧盟成员)的互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已和这两国达成合作与投资机制,比如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每年可生产15万辆汽车。此外,法国方面也表示,若比亚迪决定在当地开设欧洲的第二家工厂,法方表示欢迎。

如果有人在10年前问我在欧洲销售中国汽车的可能性,我会难以回答,因为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时,如果在西班牙驾驶一辆中国汽车,会一路收到无数注目礼。汽车制造是欧洲的传统优势产业,除了美国和日本的汽车(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只有韩国汽车成功进入了欧洲的市场。但是,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某款中国品牌汽车于2023年首次在西班牙取得月度销量第一,其1.6万欧元的价格、可靠性和设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也让很多欧洲人重新认识了中国汽车。事实上,中国汽车出现以前,在经济精英和普通人差距越来越大的市场上,后者只能买一辆自己工资无法负担的欧洲汽车来让政客和银行高兴,却让自己窒息。那时候,他们对中国汽车也并不了解。

普通欧洲人不了解中国的另一件事,是中国对生态的重视。5月10日,上海市政府一场推介会在巴塞罗那标志性的贝德拉贝斯宫举行。巴塞罗那和上海于2001年结为友好城市,巴塞罗那各界重要代表出席了会议,两个城市都渴望继续加强合作。我们也很自豪能成为中西文明间的桥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梯队的上海,它对生态的重视让人惊讶。上海市将经济大数据、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紧密相连。在我看来,这类分享契合了欧洲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想法。如果我们不注意人的因素,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有什么意义呢?以人为本,东西方在这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场推介会上,除了上海有7万多家外资企业、2.4万多家高新技术公司之外,给我留下了更深刻印象的是,上海计划到2035年将目前的832个公园增加到2000个,我相信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规划下居民是幸福的。

中国努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出于对绿色发展的重视,而我们汽车业的转型仍在缓慢进展中。在这方面,中国制造商很清楚,率先适应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途径。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是有目共睹的。现在,中国与欧洲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双方的携手为彼此的将来创造了不少机会。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许多车企将西班牙作为进军欧洲的跳板。今年4月,奇瑞汽车公司正式落户西班牙巴塞罗那,与西班牙汽车公司合资建厂,2027年将生产5万辆汽车,到2029年达到15万辆。这是一项4亿欧元的长期投资,将创造1250个就业岗位,奇瑞也是第一家在西班牙投资的中国汽车公司。

为什么西班牙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因为就欧洲范围而言,西班牙很早就已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几乎在10年前,西班牙政府就提出《新能源汽车推广策略》,希望在2014年到2020年之间,通过几十项举措,让西班牙跻身全球新能源领域优势国家行列。西班牙于2019年开始实行电动车产业激励计划,为购买电动车和建设充电站提供政府资助。而到了2023年年底,西班牙政府追加12亿欧元拨款,将该激励计划延长至2024年。正是在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下,西班牙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充电站从2020年的8000多个,猛增至2023年的3万多个。预计至2030年西班牙将拥有550万辆电动车。

不久前,我有幸与中国驻巴塞罗那代总领事胡爱民就有意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了交谈。他以欧盟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为例,强调了我们在特种农业、汽车制造、生物制药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优势。胡爱民先生说,近年来,西班牙政府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生态经济,这种策略和中国非常一致。“西班牙和中国应继续加强对话,深化相关领域的合作”,这一信息向包括我在内的西班牙人传递了共建繁荣未来的信心。(作者是西班牙作家,本文由刘梅翻译)

热门相关:神话版三国   黄金渔村   完美隐婚,律师老公不太坏   农家小福女   龙组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