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宗:华盛顿对社会的反华动员贻害无穷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众的交流、理解和对彼此的感知是影响国家关系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对中国进行全方位遏制打压,并在美国国内开展全面反华动员,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趋向负面,好感度降至几十年来新低,这将对中美关系构成长期损害。美国政府若不改变冷战思维和做派,中美的民意反感和对立将很难得到扭转。

一、美国在冷战时期大搞反苏反共动员

美苏冷战初期,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科技、文化等各领域进行了系统性动员来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了强化民众的危机意识和战斗精神,美国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和意识形态灌输活动。动员的核心是将美苏两大阵营的斗争定义为“自由”世界抵御和反击“共产主义”和“极权”世界的斗争。在这场冷战动员中,美国政治精英和社会精英联手,国会、国务院、军方、情报部门、新闻署等机构发挥了关键作用,私人媒体、好莱坞、大学、教会、商业团体、基金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向美国社区、家庭、中小学校进行了全面的反苏反共宣传。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发起了所谓的“战斗的自由”行动,意在通过浅显的话语和简单的逻辑渲染共产主义的“邪恶”,强调美国人要为美国以及美国的生活方式战斗。

为了提升宣传效果,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和中情局派代表常驻好莱坞,与著名导演和演员会面,说服他们用影片展现一个“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美国”,并“揭示共产主义控制下的社会现状”。国防部和知名广告公司签约,委托后者制作诋毁苏联和共产主义、宣扬美国生活方式的宣传片,并在重大节日前后广为散发。

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初放缓了对国内的宣传,但长期、持续的反共宣传从整体上塑造了美国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负面、敌对认知,使美国民众长期支持政府与苏联进行竞争和对抗。

二、美国政府应该停止反华动员

近年来美国政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法律战、外交战,挑起集团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抗,使双边关系呈现出“新冷战”的特征。

为实现对中国的遏制打压,美国政府实施以中国为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多个部门设立中国任务组、中国小组、中国屋等开展政策协调。美国国会通过系列反华法案,成立“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智库抛出形形色色的反华报告,媒体则对中国进行全面丑化,给双边关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对民众和社会的反华动员,美国政府进行了系统性的反华宣传。特朗普在任时,经常通过极端言论攻击、抹黑中国。美国一些鹰派高官、议员竭力进行反华表演,情报机构、部分智库的专家,大肆制作和散布关于中国的虚假信息。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中国被美国扣上了“贸易欺诈”“盗窃知识产权”“种族灭绝”“霸凌邻国”“专制极权”“胁迫台湾”等帽子。这些对中国污名化的攻击,再由美国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铺天盖地地向民众传播。

同时,美国还在国内全面封堵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的驻美记者、在美国大学的孔子学院、对华友好人士、社交媒体等被贴上“中共代理人”“压制学术自由”“中国说客”“渗透美国的平台”等标签,遭到打压和封堵。在美国政府精心编织的严密的信息茧房中,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对中国的负面认知被不断强化。

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不输出意识形态,不搞军事扩张,反对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没有意愿和美国打什么“新冷战”。拜登政府一方面表示愿意和中国接触对话,强调不和中国打“新冷战”但行动上又大搞拉帮结派、“脱钩断链”、军事围堵、渗透演变等。

拜登政府如果真的不愿搞“新冷战”,就应该停止反华动员,并向美国的民众、企业、大学、智库、媒体等释放关于中国和中美关系的正确信息。美国已经进入新的大选周期,对于国内的反华噪音,特别是对于某些“新冷战”势力的反华鼓噪,美国政府有责任用务实理性的声音加以对冲。如果任由极端政客和野心家的反华喧嚣裹挟民意,将造成整个世界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热门相关:隐身侍卫   贴身侍卫   一品侍卫   我有一个进化点   凤逆天下:腹黑魔君妖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