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产品成投资新宠,单张保单破2.5亿美元

近期,香港楼市异常火爆,内地客疯狂涌入香港楼市。部分购房者出手阔绰,单次购置多达10套房产,火爆程度甚至导致中介平台网页出现宕机现象。更有购房者不惜利用周末时光,搭乘高铁前往香港购房。

相比香港楼市的火爆,香港的新保单数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近期,一张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超2.5亿美元的寿险保单,由汇丰保险香港签发及全额承保。而就在过去的12个月,汇丰保险还签发了另外10张保额价值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保单。

这从侧面反映了香港保险目前的盛况。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造保单保费约590亿元,较2022年的21亿元飙升逾27倍,甚至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成为仅次于2016年的727亿元纪录高峰。香港保监局行政总监张云正解释称:“新造保单保费强劲增长,主要是由于过去几年累积的需求得到释放。”

港险也疯狂储蓄险占比提升

为何香港保险会有如此的吸引力?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险保费飙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此前疫情因素压抑的部分保险需求在去年集中释放;二是香港保险尤其是分红险的预期收益率较高,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大;三是内地访客中有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的人越来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内地访客投保的产品中,保障型保险占60%、储蓄型保险占40%。2023年则相反,储蓄型及保障型分别占比60%和40%。

为何储蓄型保险会成为内地访客购买重点?业内人士介绍,同样以100万元人民币购买储蓄型保险,一款香港市场的储蓄型保险,由于香港保险采用递增式复利计息,持有20年,预期复利可达5.57%,而内地采用固定复利,最高仅3%。20年后,两种保险的收益可能相差87万元人民币。

目前,香港地区市面上一些在售的储蓄型保险产品演示的预期收益率仍可达5%至7%,主流大公司的分红实现率都在90%至105%之间,比较稳定。同时,香港的保险产品还可以覆盖多币种,保单货币可以相互转换,避免单一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海外留学和工作规划。此外,香港保险多投资于全球市场,底层资产上稳健型和进取型资产搭配,客户可以获得更加多元的保障和资产配置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重疾险是内地访客的重点购买品种。业内人士介绍,对比内地重疾险,香港重疾险有三重优势。一是“全球保障”,即,由于香港保险面向全球销售,消费者在各地的就诊证明均可用于理赔,而内地保险一般认可内地就医证明并支付相关费用。二是费率低,同等保额下,保费更便宜。三是疾病定义宽松,以“中风”为例,香港重疾险的定义为“神经功能性障碍持续最少4周”,而内地定义为“神经系统永久性功能障碍确诊180天后”。

为何会有高性价比?

财通证券分析师夏昌盛在研报中曾分析道,香港地区分红储蓄型产品采用“高预期收益率+低保证收益率”模式,持有20年的预期收益高达5%左右,且支持多币种计价,更为契合投资理念更为成熟、风险偏好相对更高的中产及高净值的人群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香港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弹性高是重要原因。一方面,高投资收益率可以反哺承保端和理赔端,提升产品性价比;另一方面,高投资收益率也推高了储蓄型保险的现金价值。而高投资收益弹性的背后,是香港保险公司对权益资产更高的配置比例以及可在全球配置资产。同时,香港保险公司成立时间较长,投资模式较为成熟,投资能力较强也是重要原因。

香港部分储蓄型保险产品的股票配置占比最高可以达到75%,更像内地“股票+债券”灵活配置基金,而内地保险产品的资产配置更偏向债券资产。从行业层面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内地险资对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的合计配置比例仅12.02%,加上长期股权投资(人身险公司占比9.15%、财产险公司占比6.47%),险资的权益投资占比合计不超过25%。在这一格局下,除非权益市场持续大涨,否则难以提升长期投资收益率。

正是基于上述诸多因素,香港储蓄型保险和重疾险成为内地访客的主要购买品种。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内地访客去年前三季度相关保费达468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额的32%,内地访客购买的终身寿险(储蓄型保险)、重疾险及医疗保险分别占新单份额的54%、35%和4%。

高收益率需以长期持有为前提

香港保险产品也存在诸多风险。香港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结构由“保证收益+非保证利益(即红利)”组成。其中,非保证利益是浮动的。保证收益率普遍在1%至2%之间;非保证收益率为预期收益率,受到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理赔情况、退保情况等因素影响。

尽管香港地区市面上一些在售的储蓄型保险产品演示的预期收益率仍可达5%至7%,但从收益结构不难看出,过去的高收益率不代表未来也会实现高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能否实现仍有不确定性。对比看,内地储蓄型保险(传统寿险、增额终身寿险等)的最高保证收益率接近3%。由此可见,内地的储蓄型保险收益更稳妥,而香港的储蓄型保险收益率弹性更高。

由于两地监管政策不同,内地访客更为关心预期收益率能否真正实现。其中,分红实现率是衡量“非保证收益”投资表现的关键指标。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相关规定,香港保险公司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示过去5年内分红产品的分红实现率,以便客户全面了解各保险公司的实际派发红利与保险计划书中所列的差距。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保险公司的相关产品近几年分红实现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这些实现率在不同年份间也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这一现象反映了保险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投资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需谨慎考虑。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储蓄型保险的预期高收益率是以很长的时间跨度为前提。如,一款储蓄型保险如果持有2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享受递增复利,年化收益率才能到5%至7%;如果持有期较短,比如低于5年,则收益率可能不及内地储蓄型保险的保证利率;如果在低于合同约定的持有期退保,则可能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

此外,购买香港保单也涉及交通、换汇、面签等问题。从投资角度来看,购买香港保险并非适合所有人群。

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与保险公司产生了理赔争议,诉讼成本高,香港保险适用的是香港法律,与内地不同;另外还需注意汇率风险,以及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分红收益不确定等风险。

热门相关:第六个孩子   爱情和战争:十二个男人   常乐镇诡事   外宿:朋友的女人   巡城马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