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理财年化收益达8%?目前已回落,专家提醒:短期现象难以持续

【环球网财经 记者谭雅文】自上周开始,部分银行理财年化收益高企,“近一个月年化8%”“成立以来年化7%”的产品现身银行APP。与此同时,经历了权益市场的波动,投资者对稳健资产的追捧情绪高涨。面对收益率攀升的趋势,现阶段是否能买理财,以及该买哪类理财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分析人士看来,开年以来部分理财收益率增长有两大因素支撑,一是2023年12月下旬债市走强,二是岁末年初时点短期资金利率阶段性走高。因此,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投资者,要注意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飙升或是短期现象,高收益率很难持续。

部分固收产品收益率阶段性上涨

“民生理财的一款固收类半年持有期产品年化收益率(成立以来)超8%”1月11日以来,市场对该只高收益理财反应强烈。记者注意到,截至1月16日数据,该产品年化收益率(成立以来)已回落至7.2%。产品自2023年12月8日成立至今仅1个月,这与近期市场上多只收益超5%的理财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在近三个月内成立的。

比如招银理财“颐养丰润180天持有1F”于2023年12月12日成立,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73%(截至1月16日)。兴银理财“稳添利周盈增利6号”于2023年11月7日成立,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558%(截至1月16日)。

此外,也有成立了约2年的理财,近期收益飙升,最近一个月年化超7%。比如工银理财的“鑫稳利固定收益类3个月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4号”截至1月10日,年化收益达7.36%(最近一个月)。时间拉长到1年来看,该只产品最近一年的年化收益则回落至5.05%。

除了个别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出现阶段性大幅上涨,有机构统计,近期纯债类固收理财收益率表现也较为突出。“我们统计了各期限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近1月、3月、6月的年化收益率中位数,结果显示各类产品近3月、近1月的年化收益率连续攀升。”中信证券FICC研究团队认为,近3月以来大部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持有体验较好,不仅体现为收益增长加快,产品净值稳定性也大幅提升。

同时,据光大证券研报统计,2024年开年以来,理财收益率延续回升态势,截至1月10日,固定收益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4.2%。

对于近期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研报中分析称,开年理财收益率走高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支撑:一是12月后半程债市走强,二是部分银行高息负债增加,保险资管产品“套壳”配置存款收益高企。

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七日年化冲高回落

固收类产品年化超过8%的情况不常见,而更罕见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七日年化超过8%的现象。

比如民生理财的“天天增利现金管理45号”七日年化最高达8.94%(2023年12月22日),目前已回落至3.3%(1月16日)。徽银理财的“徽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0号”七日年化最高达5.33%(2023年12月28日),目前已回落至2.69%(1月17日)。信银理财的“日盈象天天利59号(精选8号)”七日年化最高达5.06%(2023年12月27日),目前已回落至3.01%(1月17日)。

目前来看,部分现金理财收益率能够跑赢大行的三年定存,据中信证券FICC研究团队测算,去年12月以来现金理财收益表现较好,产品七日年化收益中位数及均值提升明显。截至今年1月12日,现金理财市场七日年化收益率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2.41%和 2.40%。

对于现金类理财七日年化收益冲高的原因,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记者分析表示:“元旦、春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前后,受短期因素影响,短期资金利率出现攀升,带动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走高。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近期债市走强,以及银行存贷错配压力阶段性提升。

此外,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进一步指出,现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突然“飙升”,主要是因为其为了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主要投向高流动性的货币市场类资产。一般而言,岁末年初时点,资金面较为紧张,短期资金利率飙升大幅增厚了现金类理财产品的收益。

专家提醒:短期行情难以持续

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超5%的年化收益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不管是固收类还是现金管理类,在业内看来,近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飙升是短期现象。多位专家也提醒投资者,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将回归合理水平。

刘春生认为,银行理财产品阶段性高收益不可持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预计在一到两周后会回归常态;固收理财收益率也被普遍认为是不可持续的。

武泽伟也表示:“如此之高的收益率是很难持续的,资金面逐渐宽裕后,相应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会逐渐回归合理水平。因此,投资者还是要依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期限、承受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做好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权衡。”

记者调查发现,银行在向投资者推荐产品时,也对收益增长进行风险提示。“您看到的这款近期收益表现不错,是短期上涨的情况,但是到期收益有可能会回归到业绩基准附近。”兴业银行财富顾问同时提醒,产品过往业绩和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产品未来的表现和实际收益。

后续观察:短债理财热度酝酿

1月18日,记者对比了10家银行APP的理财产品主页发现,“稳健低波”是目前银行理财主力推荐的产品类型,涵盖了短期(最低持有7天、14天、30天等),中长期(最低持有92天、159天、246天等)的固收类理财。其中,不少“短债理财”兼具灵活性和增厚收益特点,被重点推荐。

比如工银理财的“天天鑫添益短债债券型个人理财”近一个月年化收益4.45%,该产品自2019年7月成立,已有85万人次购买。浦银理财的“天添鑫中短债6号A”成立以来年化4.4%,官方数据称近一周有1.9万人购买。

据了解,短债理财主要投向短久期债券,被定位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增强替代”,投资范围更广。招银理财在其一篇推文中介绍称,“短债产品不投向于股票等高波动权益资产或对该等资产的投资比例较低;同时组合久期较短,受债市利率波动的影响较中长债产品更小,整体看是风险较低的一类产品。”

目前已有7家理财公司发行短债理财产品。以“短债”为关键词查询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已有46只短债产品发行。近期,招银理财还将部分短债理财升级为24小时可买。

理财供给端在短债产品的布局,一方面是产品短期化趋势延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岁末年初投资者配置短期资产的偏好。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分析认为:“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反映了春节前居民对灵活性和短期投资产品的偏好。这样的产品能够提供更快的现金转换能力,以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和紧急需求。”

刘春生则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更加注重资金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理财产品。资管新规对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资产配置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银行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监管要求,这也导致了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的出现。

对于短期化趋势,有机构表示担忧,认为2023年以来理财产品短期化特征明显,若这一趋势无法扭转,未来理财子在投资策略上拉久期将“有心无力”。

谈到资管产品期限由拉长转向缩短的趋势,建信理财原董事长刘兴华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3年会上表示,一直以来推动财富管理长期化的产品设计,被客户的短期需求而改变。从市场表现看,过去两年以上不达标的产品比比皆是,而一年以内的产品反而收益达标率高。主要原因是短期限资产能够及时变现,长期限资产难以出手。尤其所谓为市场提供长期限资金不能实现。

在上述会议上,中邮理财总经理彭琨也谈到,对应于2023年银行理财资产负债的变化,一是稳估值、低流动性资产占比大幅提高,二是短期限产品规模大等问题,要做好资产与负债的平衡,产品与市场的衔接,重视并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

中信证券FICC研究团队建议,后续理财子公司可抓住存款利率调降的机会,可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长期产品的宣传力度,分流部分居民中长期储蓄需求,进而扩大资产配置的久期范围。

热门相关: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随身英雄杀   拳罡   重生隐婚:Hi,高冷权少!   重生隐婚:Hi,高冷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