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一座新校区 激活一片区

学院办到园区里,专业设在产业链上,高校新校区与各区双向奔赴——

一座新校区 激活一片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9月开学季,我市两所高校新校区正式投用,分别是位于江北新区的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和位于溧水的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2万多名学子将在这两所学校开启新生活。

从依山而建到拥江发展,拥有122年历史的南京农业大学,正以更加开阔的多校区办学格局拥抱未来;作为百年名校的南京林业大学,与溧水的“牵手”将打开校地合作的新空间,拉开融合发展的新帷幕。

高校是地方发展的宝贵财富,从过往的经验看,各大名校从主城向新城“外延”,是一场双赢的合作。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注册规划师王兴平看来,“一所高校落户一个区域,将对该区域的产业创新、人才集聚、经济增长和片区繁荣产生深远的推动作用。”

新校区落户,校地融合更紧密

9月7日,南农滨江校区将迎来今年的本科新生,在此之前,高年级的部分学生已经搬迁进驻。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滨江校区的启用,是学校以外延拓展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将催生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学校发展新动能。

南农滨江校区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长江之滨,与浦口校区同处长江北岸,同玄武东郊紫金山南麓的卫岗校区相呼应,形成南农“依山傍水”办学新格局。滨江校区东邻五桥、南面长江、北眺老山,总用地面积约2524亩,总体规划建设各类办学用房126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各类办学用房约78万平方米。

南农滨江校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夏镇波介绍,“开学后,这里有农学院、工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等9个学院,约16000名师生将首批进驻。”

对于高校发展而言,新校区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师生工作学习环境。对于片区发展而言,高校的落户可以带来很多直接和间接的“红利”。

“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高校助力区域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包括校地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大量师生的迁入,将为江北新区带来巨大的社会消费力,区域内交通将越发完善,商业也将遍地开花,随着生活配套的不断升级,吸引更多人口的流入。同时,配合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就业机会将大幅增加。

在南京城南面的溧水区,南林白马校区也迎来了首批5000多名师生。在新校区的启用仪式上,溧水区与南京林业大学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碳中和与生态产品价值化研究院、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林下经济研究院、林木生物育种产业研究院、林业科技国际培训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等一批校地共建创新平台揭牌,双方的校地合作由此迈入新阶段。

人才助力,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当下,各地都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正不断放大。王兴平教授表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每年培养出大量的专业型人才,精准对接当地的产业需求。与此同时,企业可以与高校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定制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不久前,刚刚从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毕业的硕士生赵艺萌入职中茵微电子(南京)有限公司,“一毕业就能进入心仪企业,拿到不错的薪资,真好!”

去年3月,浦口区与南京邮电大学签约,南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落户浦口高新区,首批400余名学生来浦口报到,今年,该学院在浦口的学生已增长至600余名。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对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然而,产教脱节等“痛点”依然存在。“这种脱节本质上是内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平台等方面的不匹配带来的。”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学院)副院长靳雷生说。如今他们把学院办到产业园区里、专业设在产业链上,与企业共建科研平台、邀请一线工程师担任学校企业导师与产业教授、开设产业实践类相关课程,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有效衔接。目前,第一批已有约10%的毕业生入职芯德、芯爱、剑博微、诚芯等十余家浦口本地的集成电路企业。

9月,新一轮招聘季启动,位于溧水区的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将在招聘会现场设置溧水专区,届时,不少溧水企业都会前来“招兵买马”。

溧水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负责人胡华秋介绍,浦江学院是一所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专业与溧水的产业发展契合度高,每年为溧水输送200多名大学毕业生。

青年人集聚,推动区域繁荣

在南京的高校版图上,位于紫金山东麓的仙林大学城和位于方山脚下的江宁大学城都已形成较大规模,青年人在此集聚,推动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繁荣发展。即便是落户某一片区的单一高校,对于促进区域繁荣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今年7月,江北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作为最早扎根江北的高校,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以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强大的科研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而以江浦校区为核心的周边3公里范围内,成熟的生活社区、完善的商业配套、丰富的教育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等,都使这里成了整个江北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对于南农滨江校区的投用,江北新区也充满期待。周边的地铁线路已规划成型,创新创业的空间虚位以待,商业综合体、文化体育活动空间也是一应俱全,围绕南农滨江校区的研创园片区,未来将打造成集聚活力的“青春之城”。

意识到高校落户所带来的放大效应,我市各区积极争取高校资源的脚步还在加快。

在位于高淳区的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一期项目现场,学校各单体建筑建设已基本竣工,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外绿化作业,预计明年可投入使用,可满足6000余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作为我市首个集职业教育、技术研发、产业孵化、高端总部经济及商业配套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园,自2019年规划建设以来,南京高职园不仅培养出大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也促进了园区周边的繁荣发展。

“对于片区发展而言,高校的落户,可以实现服务提质聚高端人才、设施建设助经济发展、校社交融注文化活力等功能。”王兴平教授表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求将推动区域内科技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这不仅提高了区域的科技生产效率,也提升了日常生活品质,从而吸引更多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集聚和定居,增强了区域的综合吸引力;同时,高校的落户带来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些建设项目直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区域内餐饮、零售、交通等服务业的繁荣,从而带动了片区经济的全面增长;此外,高校由于大量青年人集聚,也催生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了区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活力。

记者李都胡英华鲁舒婷刘全民通讯员徐迪慧邓颖葛鑫黄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