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淤地坝如何安全度汛?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中小水库、病险水库、淤地坝点多量大,抗御洪水的能力较低,安全度汛压力大,水利部要求全力做好各项防汛应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什么是淤地坝?淤地坝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淤地坝安全度汛的风险有哪些?淤地坝如何安全度汛?答案在这里。
什么是淤地坝
淤地坝是指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简单地说,淤地坝是沟道里的一种小型滞洪拦泥、淤地造田坝。
淤地坝的作用有哪些
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组成。
坝体拦泥。溢洪道排泄洪水,当坝内洪水位超过溢洪道底板高程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安全。放水建筑物排泄沟道流水和库内清水。
汛期,山洪挟带着泥沙而来,淤地坝拦淤滞洪,有效减轻下游防汛压力。待洪水退去,坝内泥沙沉积下来,清水放回河道。
筑坝拦泥淤地,具有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防治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地造田(坝地)等作用,对于减少入黄泥沙、保障下游安全、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土地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高产稳产的农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由于淤地坝投资少见效快、坝地利用时间长、效益高,深受群众欢迎。
淤地坝安全度汛风险有哪些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首创的一项独特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它不同于国外的留淤坝和拦沙坝,是一种淤地种植的坝工工程,在我国晋、陕、蒙、甘等省(区)分布最多。在汛期,地表水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淤地坝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1.修建年限长,部分坝体已淤满。淤地坝工程数量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泄洪设施不完善,库容大多淤满,汛期无滞洪能力。
2.工程不配套,缺少放排水洪泄设施。修建的淤地坝因历史原因,大多数无放水泄洪设施,成了“闷葫芦”坝,给安全度汛带来了困难。
3.缺少控制性工程,防洪标准低。过去在沟道内建坝,缺少统一规划和技术设计,加之缺少控制性工程,一旦失事,加剧危害程度。
4.受气候环境影响,坝体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北方地区冬季会产生凌汛现象,沟渠水结冰冻胀可能导致边坡产生裂缝,易导致流水通过裂缝渗入,在流水长期侵蚀下,最终可导致坝体垮塌。
5.地质因素影响,易发生自然灾害。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边坡较陡,汛期强降雨可能导致两侧切坡形成滑坡、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
6.部分淤地坝承担附属功能。部分淤地坝还承担乡村道路、蓄水的功能,少数坝库下游则有民居和其他基础建筑物,增加了安全风险。
7.管理不到位,影响安全运用。淤地坝点多量大,建设标准低,部分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日常维修养护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淤地坝安全运用。
淤地坝工程受损时要及时加固补修,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淤地坝如何安全度汛
落实工程安全运用管理主体责任
地方人民政府对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工作负总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负监管责任。
要将淤地坝工程防汛纳入地方各级防汛责任体系,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落实工程防汛“三个责任人”责任
所有大型坝和中型坝都要逐坝落实工程防汛行政、巡查、技术“三个责任人”。
下游有村庄、学校等重要设施的中型以上淤地坝,以及库容大于100万方的大型坝,必须做到“一坝一人”巡查。
加强工程安全运用应急管理
各地应认真落实淤地坝工程防汛预案和应急避险措施,建立顺畅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用。大型坝和下游有人有重要设施的中型淤地坝,要“一坝一预案”。
下游有村庄、学校等重要设施的,要细化避险措施,明确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地点及组织方式等。
淤地坝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和行政责任人应在汛前将应急避险措施告知受影响范围内群众,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让群众明白何时撤、怎么撤、往哪撤等情况,确保遇险情时及时有序撤离。
各地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逐级报告制度。
加强和规范工程日常管理
相关地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针对淤地坝工程的关键部位和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工程汛前安全隐患排查、汛后水毁工程修复和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汛期所有淤地坝工程必须空库运行,严禁蓄水运用。
切实抓好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管理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三个责任人”落实、应急管理、日常管理、督查问责和除险加固等各项工作,确保工程安全运用。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拦泥淤地、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守住淤地坝工程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决不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