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上海崇明:美丽经济扮靓和美乡村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专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民论坛网推出“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系列报道,讲好神州大地广袤乡村的振兴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市崇明区,感受用“好风景”催生“好经济”的乡村振兴发展故事。
牢记嘱托,垦拓不息,建设共同富裕“先行村”
曲径通幽处,瀛东花木深。
陈家镇瀛东村,是崇明岛第一个迎来日出的村庄,素有“太阳村”的美誉。
走进瀛东村村史馆,便见“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八个大字,这是瀛东村“垦拓精神”的精神内涵。30多年前,瀛东村只是“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芦苇荡”的荒滩,而自强不息的瀛东人凭着“敢问大海要沃土”的豪情壮志,历经三次围垦,在昔日的荒滩上建立起一个以渔业为生的新村落。
2007年4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瀛东村,观看了村务公开栏、村史陈列馆,走访了村民尹全郎家,参观了他家的“农家乐”旅游客房,还关切地问起这里的合作医疗覆盖情况,农民大病保障情况。
习近平对一起调研的同志说:“这一路走来,我对崇明岛有了深刻的印象,崇明的发展理念很好。要按照建设生态岛的思路,认认真真做下去,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要动摇。”
这给予了瀛东村人无限动力和信心,他们深刻认识到,在生态岛上,就是要发展生态。
自此,瀛东村以创建区级和美乡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为契机,先后进行住宅区改造、村史馆升级、道路硬化黑化、污水处理工程、公共厕所改造、宅前屋后“小三园”建设和河道景观绿化美化等项目,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一幅美轮美奂的乡村新画卷,“跃然”出现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
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瀛东村,“小渔村”也紧握“大机遇”,打造“吃住游”一条龙服务项目的度假村,走出了一条“集体经营,共同富裕”之路。
瀛东村已投资建成数十幢旅游别墅,并配套了东湖渔馆、活动中心等设施,将原本由村民个人分散经营的“渔家乐”,升级成为一个统一管理,集住宿、餐饮、会务、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瀛东度假村”,随后通过“村企合作”,实现了全面化升级、专业化运营、标准化管理,更好推动村集体与国有企业深度融合发展。
瀛东村还进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瀛东经济合作社。自此,村民成为了村集体企业的股东,每年可享受资产分红、养老金发放、口粮补贴、年货及免费体检、合作医疗等。可以说,村民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薪金+股金+养老金+粮金”“四金农民”。
村庄建设持续推进,集体收入大幅增长,村民福利节节攀升。2022年,全村生产总值达4283万元,村集体经济总产值1134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万元,真正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让老乡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这句话被定格在村史馆最后一面的微笑墙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瀛东人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推动村落发展。
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打造海岛上的“世外桃源”
雾散仙桥出,转角桃源入。
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向了崇明大地,崇明岛中部的一个小村庄紧抓机遇,实现了从穷乡僻壤到世外桃源的腾飞与蜕变,先后荣获“全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
这里,就是竖新镇仙桥村。
十多年前,传统的“靠土地吃饭”方式在仙桥村已走不下去,年轻人陆续外出打工,老年人身体状况日渐愈下,村内土地闲置、杂草丛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仙桥村打响全崇明整治乱埋乱葬、清理小粪坑和实施垃圾分类的“第一枪”,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运动应运而生。截止2023年,仙桥村已成功流转村内98%的土地,并引入六大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开设田间课堂,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每年年底还向村民支付土地租金。
其中,上海春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全生态的稻虾鳖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成为了2022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今年6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创新生态优势价值实现途径理论研讨会在春润水产的田间课堂内举行,众多专家建言献策,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闲置土地的“流转”经验,也被运用到了仙桥村的闲置房屋上。
农宅被“流转”,或设计成为“Joyin咖吧”,游客可在此品尝现磨咖啡,体验户外烧烤,从城市喧嚣中脱离出来,看“柳暗花明”,听“风吹麦浪”;或设计成为乡村民宿,清新自然风、简约现代风、浪漫复古风,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目前全村共有20余家民宿,其中,颐一民宿获评上海市五星级精品民宿。
小队的老仓库被“流转”,改造成为“木棉花开”崇明土布创意工坊,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与星巴克进行公益合作,以创新方式把咖啡渣作为染料,推广植物染色技艺和环保理念。
老村委会旧址被“流转”,建起2500平方米的均瀛乡村小镇旅游综合体,游客能在“均瀛宴”品尝本地菜,在“仙桥市集”购买土特产,还可在“撸猫体验馆”吸猫减压。
而仙桥村的村民们,也在这些“家门口的好去处”中,获得了房屋租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一路走来,仙桥村紧扣“流转”二字,架起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桥梁纽带,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赚薪金、收租金的美好愿景。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超3.6万元。
变“生态颜值”为“经济价值”,乡村振兴硕果累累
多年来,崇明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从提升乡村“颜值”到赋予“价值”,使更多乡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推窗见景田园美,出门入画稻花香。
新村乡新中村以稻田作“布”、水稻为“笔”,用黄、白、紫、红、绿5种颜色的水稻,描绘出复兴号高铁、国产大飞机C919等图案栩栩如生,金色稻田在此成为秋日主角。传统农业与艺术创意的结合,推动了农旅融合发展,近五年内吸引约数万游客到此观赏打卡,带动农户增收。
——橘黄满园芳香溢,蟹肥可口胜黄金。
绿华镇绿港村致力打造“柑橘”乡,稳步推进3500亩冻害柑橘园标准化改造,加快实施柑橘产业品质提升工程;做足“蟹”文章,实施600亩崇明清水蟹生态循环养殖改造,拓展养蟹、吃蟹、蟹产品加工产业链,“橘黄蟹肥”品牌强势“出圈”,吸引宝岛蟹庄、邹市明拳击训练基地、没顶艺术中心等入驻。
——一株小苗精心护,黄杨种出“致富路”。
港沿镇园艺村835户村民中,有700多户从事黄杨种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在上海植物园盆景专家的指导下,“地栽黄杨”又实现缩龙成寸、聚景于盆,成为造型精致的“盆景黄杨”,“抱团销售”理念下建起的黄杨线上线下展销平台,每年为全村带来的收入达4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4万元。
近年来,崇明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其“生态花岛,品味金秋”之旅路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特别关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情况,他详细询问崇明岛生态保护情况,再次叮嘱要做好崇明的生态保护工作。崇明始终谨遵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事业乘风破浪、加速前行。
展望新征程,崇明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在长江入海口,持续书写用“好风景”催生“好经济”的崭新篇章。(作者:李书涵 弋鹏宇)
热门相关:至尊剑皇 国破山河在 试婚100天:夜少,轻轻宠 至尊剑皇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