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引导 让网红流量“向好向善”
□王玥琳
单手扛起半扇猪肉,一个人抢收整片农田里的土豆,一个人做一大家子的饭,这是“东北雨姐”视频里的日常。凭借干脆利落的干活风格,大大咧咧的亲和形象和平凡朴素的田园生活,“东北雨姐”吸引了千万级网络流量,每条视频平均点赞量破百万,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头部网红。然而,近期“东北雨姐”带货的红薯粉条被查出不含红薯成分,是用木薯粉以次充好的“假粉”,随着165万元罚金和暂停经营整改的处罚一起到来的,是消费者和粉丝的信任崩塌。
这不是“东北雨姐”第一次“翻车”,用便宜的非洲雁冒充东北大鹅,用河蟹冒充稻田蟹……随着调查的深入,农村身份、乡间院落被扒出是虚假人设、拍摄场景,“网红流量”变为刺向粉丝消费者的利刃。这并非孤例,今年以来,数位头部网红以不同姿态接连“翻车”,其中包括千万级粉丝博主“Thurman猫一杯”“骆王宇”“七颗猩猩”和“疯狂小杨哥”等,由于网络的传播特性,这些大网红的“翻车”对社会风气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更加严重,如何正向引导网红流量,让虚假乱象无处遁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台监管要“狠”。根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直播平台对于平台上发生的假货、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负有监测、制止与报告的义务。面对大网红接连“翻车”的现状,平台不能“利”字当头不管不顾,应进一步完善商品上架审核、主播资质审核、交易过程监控、消费者投诉处理等环节的制度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大对违规主播及商家的处罚力度,建立黑名单,切断其在平台上的生存空间。
审查机制要“严”。一方面,网红主播本身应该爱惜羽毛,珍惜来之不易的流量和粉丝的信任,要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时刻提升内涵,传播正能量。在直播带货时,把好审查关,确保产品真实可信、质量过硬,而不能被利益二字蒙蔽双眼,损人利己。另一方面,立法部门应继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可以进一步明确直播间构成商业广告的相关细节条款,不能让主播满口跑火车。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对于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主播和商家,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以儆效尤。
受众眼睛要“亮”。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消费者多了很多选择,同时也存在一些隐形风险。作为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学会辨别真伪,在购物前,要仔细查看商品信息、用户评价和价格变动等情况。不要轻信主播或商家的宣传,避免盲目跟风购买网红产品,在遇到权益受损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有人脚踏实地产出优质内容,也有人被利益蒙蔽双眼自断前程,但只要成为头部网红,在享受大流量、高关注、高收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网红流量”这把“双刃剑”,如何被合理利用,需要社会各界一起行动,推动行业规范化、法治化发展,让“网红经济”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不断“向好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