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资助贫困学子,一手助力传承非遗 半山老人热心公益三十年 以热心诠释最美银龄人生

社区中总有着这样一些热心肠的人,默默无私地为他人付出,不求回报、甘于奉献,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公益慈善帮扶、维护社区环境、提供义务服务等各个领域,以自身对公益的热忱之心感染带动身边的人。

拱墅区半山街道就有着这样一位无人不知晓、无人不称赞的“热心肠”,她就是家住云锦社区现年已71岁的奶奶朱兰珠。几十年寒来暑往间,小爱汇聚成大爱,她不仅无偿为病人理发十多年,多年来还坚持扶贫济困捐献爱心,甚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获得了“拱墅区道德模范”“最美半山人”等称号,把大爱传递到千家万户,以热血行动诠释最美银龄人生。

理发背后有大爱 慈善捐献传温暖

朱兰珠退休前是杭钢医院的后勤人员,从十年前开始,她就担任起了杭钢医院住院部定点服务的理发师,杭钢医院有很多年纪大的病人,卧床不起,想去理发非常不便,为此,她还特地留了一套理发工具在医院,只要住院部来个电话,朱兰珠就会放下手上的事马上赶到。她的出现,为这些老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知不觉,朱兰珠已为万余名住院老人理过发,一年时间就可以帮助五六百名患者理发。

朱兰珠坚持的事情,可不只是为老人理发。34年前,朱兰珠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海宁男孩小许,因家人重病花光了积蓄,导致辍学在家,那一刻朱兰珠内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朱兰珠说:“我是被领养过来的,小时候家里穷,很想读书,当时正是身边很多人的帮助,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深受感触的朱兰珠,决定每个学期给小许寄去一千两百元,这一资助,就是七年。让朱兰珠倍感欣慰的是,当年的小男孩如今已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也成为一名孩子的父亲。

从十年前开始,朱兰珠发现每年十一月吴山广场都有爱心结对的活动,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浙江贫困山区,朱兰珠再次决定将爱心延续。

她表示,“我有一个小册子,记录着这些受助孩子的信息,有来自莲都雅溪中学的刘同学,有来自云和江滨小学的杨同学……都是些贫困的孩子,我每年都会寄点钱给他们,资助他们到初中毕业,圆了他们继续求学的梦。”她默默无闻的善举、独立坚韧的精神风貌如同丝丝暖流温暖着需要关爱的人。

拿着不高的退休工资,朱兰珠这些年至少已捐出去了五六万元,但她从未心疼过,“趁我现在有这个余力,我希望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传承非遗之美 共筑爱心桥梁

如果说慈善捐献是播撒希望火种,那非遗传承就是延续文化的脉搏,朱兰珠将两者都平等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杭州市“半山立夏习俗”于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半山立夏更是成为了杭州的一张文化名片。每年半山的非遗传统节日 “半山立夏节”前期,朱兰珠会自费买乌叶、糯米,亲自选材制作乌米饭,送给孤寡老人、社区服务岗位的一线工作者以及医院病友等各类人员,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朱兰珠表示:“半山立夏节是我们半山的非遗,作为老杭州人,制作乌米饭我是手到擒来,现在更要将乌米饭传统延续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半山立夏节、邀请他们品尝乌米饭。”

朱兰珠传承非遗的同时,还和爱心结合,共筑文化与爱的桥梁,即便已是七旬高龄,依然积极参与街道社区的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自己的行动,将爱心和关怀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传递,就像是一颗颗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最终汇聚成一片充满爱和希望的绿洲。

如今,朱奶奶的热心公益事业日益壮大,朱奶奶团结自己的好姐妹们组成“朱阿姨姐妹团”,姐妹团一共七人,说是姐妹,实则都是一群热爱公益事业,退休不褪色的奶奶们。作为团队主心骨,朱阿姨几十年如一日地忙活着她的“公益事业”,演绎着人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