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招募主理人,签约进驻小西湖

与城市更新“共生长”,让街区更有“烟火气”

秦淮区招募主理人,签约进驻小西湖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

“朱老板,房子装修得怎么样?”“还有10天就结束了。”8月16日,在小西湖23号院落,南京太平里历史文化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副经理刘海涛走进装修中的老宅,与主理人朱小朱热情地聊着天。今年5月,秦淮区发起第二批城市更新载体主理人招募。眼下,一个个主理人已签约进驻小西湖,带给这个城市更新街区新的气象。

朱小朱,叁喜小食谱主理人。这个85后的南京姑娘在去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开店。走进马道街35号的这个只有16平方米的小店内,只见一面墙上挂满了旧竹篮、雕花的木窗格、老灯笼,另一面又摆满了彩绘葫芦、泥人等。而食客吃饭,则是坐在吧台。“这样他们可以看到厨师的每一道工序,也可以跟我韶韶,更有人情味、烟火气。”朱小朱跟人说话,总是感染力十足。店铺开业仅一年时间,就成了80后、90后打卡的热门小店。

“看到秦淮区招募第二批主理人,立刻就应征了。”朱小朱领着记者来到了她正在装修的第二家店铺——小西湖23号院落。这里西邻小西湖小学,东临正在建设的快园。里面不仅有吧台和桌椅,而且最令她满意的是二楼的阁楼,食客在这里可以俯瞰小西湖。

对于主理人的理解,朱小朱说她只是想把自己从小到大吃的味道传递给别人,这也是南京的一种记忆。她感觉自己不像在做生意,而是在与顾客交朋友。小西湖是老城南的焕新之地,她也希望在这里与街区共生长。

更新是渐进式的,目前小西湖23号周边还有多套老宅正在进行更新改造。“结束后,我们还将继续招募主理人。”刘海涛向记者介绍,城市更新最重要的是有物、有人、有生活。主理人把自己感知、理解注入到街区之中,让街区更活化,更年轻,更有活力。

在秋天的元宝故事屋,00后张新娅还是一名大学生,店铺却主营上世纪40年代兴起的拍立得。被装扮得五颜六色的店铺,引得年轻女孩们、学生族纷纷来打卡。张新娅则指导着顾客,用什么背景,使用什么道具。老相机咔嚓一声,一张白纸晃一晃,美美的照片就出来了。

“我喜欢把这里装扮得非常可爱,捧起相机,特别有感觉。”张新娅的店铺已经有5个多月,在社交媒体上已经小有名气。把开店当成爱好,当作经历,为自己的人生带来新的体验,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

参与过南湖记忆等多处城市更新项目策划的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新对主理人的出现很是赞赏。他认为,主理人是城市更新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种机制的引入,会使得街区的交流感得到提升,个性化更加突出,青年创业者的理想可以选择性呈现。同时,也可以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与发展创造出更广阔更具活力的新时代气息。

据了解,第二批主理人招募主要集中在小西湖、饮虹园和黑廊巷,有的已经更新,有的则即将启动。秦淮区城市更新办综合计划组组长、区建设局副局长童承江表示,此次招募主要是改变过去单一的更新模式。政府先把使用权归集起来,与社会主体开展合作。由社会资本包括小业主参与进来,不同程度地介入城市更新。这些载体的体量都不大,主理人甚至可以自己负责整个历史院落的修缮,并把新的理念、新的业态引入,在街区里、在院落里与更新载体共同生长,带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