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用“补氧神器”提神,女子竟把自己补中毒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周珊 尹茜

对于很多人来说,咖啡已经变成了工作生活的“必需品”。提神、提高效率、增加灵感……让“打工人”和“备考党”们习惯了每天来上一两杯。近期,“吸氧比喝咖啡还提神”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在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吸氧体验。

32岁的武汉市民刘女士(化姓)见网上“补氧神器”卖得很火,也跟风入手了一套,没想到却把自己补中毒了。9月20日,武汉专家提醒,普通人群无需吸氧,过度补氧有可能会造成氧中毒。

困了累了吸口氧,不料吸成氧中毒

32岁的刘女士(化姓)从今年初开始,一直在备战今年的在职研究生考试,眼看备考时日不多,工作量与日俱增,最近一个月来她时常要温习到转钟才能入睡。睡眠不足加上工作、学习双重压力,她总觉得身心疲惫,效率也低了不少。听友人推荐吸氧可以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她在网上搜索了多种设备、装置后,趁活动特地囤购了4瓶一组的便携式氧气呼吸器,每瓶含量为1000毫升,印刷在瓶身的使用说明书上写道,氧气纯度≥99.6%。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感觉累了、困了,她便将呼吸面罩与罐体的连接阀组装,盖住口鼻、按动按钮大口呼吸喷薄而出的氧气,不到一周,两瓶氧气罐便见了底。

“提神效果没明显感受到,可能更多是心理作用!”刘女士回忆,使用1周后,随之而来的干咳却令她烦不胜烦。她自行服用止咳药物,但干咳的症状却并无明显改善,咳到胸痛的她赶紧来到附近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

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常规病因后,接诊医师王萍发现,刘女士支气管黏膜水肿伴散在糜烂,其中部分细胞水肿伴坏死,周围伴纤维组织增生。详细追问患病经过和患者的病程、病史,刘女士被确诊为肺型氧中毒。王萍表示,空气里的氧含量足够使用,除了一些特殊病患需要供氧外,正常人是不需要吸氧的,正是因为患者一周以来高流量、高频次吸氧,造成氧蓄积,这才累及肺部及其他组织损伤。王萍叮嘱刘女士立即停止自行氧疗,并为其制定了抗氧化保护剂及止咳等对症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刘女士的症状已逐渐缓解。

吸氧提神上热搜,吸氧瓶销售火爆

9月20日,记者打开某网络社交平台,搜索“吸氧”“提神”相关话题,许多网友晒出了自己使用制氧机或者氧气罐的体验,使用者很多都是备考一族,还有部分是策划岗位等比较消耗“灵感”的上班族。很多使用者表示,吸氧的确有提神的效果,但也有人表示是经人推荐或者跟风买的,使用效果并不明显。氧气瓶、制氧机等商品也在网上热卖。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吸氧”,页面跳出家用制氧机、便携式吸氧瓶等多种商品,销量十分可观。

对于普通人来说,吸氧真有提神的功效吗?武汉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邢晓滨表示,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贫血的患者,吸氧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因生理性因素导致低氧的原因如剧烈运动、超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群,可能会出现缺氧症状,吸氧也可起到缓解作用。但对于健康的普通人来说,吸氧可能没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标准大气压下大气中氧浓度足够满足人体需求,正常的健康人群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缺氧的症状。

长江航运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王萍指出,氧对人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并非“有益无害”,过度和不合理的使用均会造成机体损伤,导致所谓“氧中毒”,出现头昏、记忆力下降、恶心、胸痛、呕吐以及较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症状,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对脑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导致身体机能下降。

疲劳应先找原因,劳逸结合才能提神

日常学习工作中出现疲劳、困倦,想要提神,可以通过哪些科学的方式?对此,邢晓滨表示,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注意鉴别这种疲劳、困倦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导致。导致疲劳、困倦的病理性因素包括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贫血、抑郁、发作性睡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生理性因素则包括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如为病理性因素所致,则需通过药物或睡眠呼吸机等进行治疗。

王萍建议,工作较为繁忙的白领和备考一族如果想要提神,首先还是需要劳逸结合,成人需每天保障7至8小时的睡眠。如果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导致睡眠时间不能保证,而产生睡眠相关疾患的人群,可遵医嘱使用西药治疗,也可采用刺五加、艾灸、保健推拿、穴位贴敷等中医药及康复理疗方式缓解疲劳。

长江航运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倩建议,对于普通人群,可适度采用冷水敷脸、适量饮用咖啡、茶,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或咨询医师服用B族维生素等进行干预。她强调,提神最好的方法仍是改善睡眠习惯,并预先制定计划,不熬夜,尽可能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长期睡眠不规律或睡眠不足损害人体免疫系统,以降低诱导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发生的风险。

热门相关:酒店供应商   宝贝轻轻:总裁,用力爱!   贴身侍卫   都市极品小医圣   凤逆天下:腹黑魔君妖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