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域外国家莫要在南海给自己强行加戏

近期,美国正探索在南海与中国竞争的新范式,加强军事威慑的同时,不断强化准军事或民事斗争的烈度,花样频出。

一方面,部分美国学者本月在美国海军学会的会刊上高调发布“海上平叛项目”专栏文章,宣称“旨在揭露中国骚扰、恐吓和胁迫他国接受其对南中国海的过度主张”,并提出相关战略战术、作战训练、部队结构和技术创新等建议。该项目的负责人,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研究员亨特·斯泰尔斯竟然将中国在南海的主张和维权行为定义为“海上叛乱”,认为其根本上是一种“帝国主义”,目的是“霸凌和剥夺邻国的海洋权利”。尽管这只是智库学者的言论,但却很能代表美国官方的态度。即长期以来,美国就把自己视为维护南海秩序的“绝地武士”,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而把中国视为破坏南海规则和危及地区和平的“黑武士”。

另一方面,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第8艘“传奇”级巡逻舰 “米吉特”号在参加2022年“环太军演”后,将首次来西太平洋地区执行巡逻任务。自2020年以来,美国越来越多地向西太地区派遣海岸警卫队舰艇,借口是应对中国的“灰色地带”策略。此前,美国推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发起“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倡议”,目标直指中国渔船。

长期以来,“灰色地带”竞争是美国在南海指责中国的主要说辞之一,意指中国动用海警、民兵渔船和其他非军事力量或手段,在武装冲突的门槛之下,渐进式改变南海的现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部分美国学者试图强调该概念的学理性和中立性,但“灰色地带”这个词从一开始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在渲染传统军事威胁之外,美国试图用“灰色地带”来污名化中国的几乎所有海上行为,以便占据中美海上战略竞争的道德制高点,从舆论层面剥夺中国各类力量维护海洋权益和利用海洋的正当权利。

“灰色地带”概念所描述的竞争模式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自古有之,且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在大国间总体和平的大背景下,这种竞争更变得日益普遍。在避免引发直接军事冲突的前提下,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运用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维护自己的主张。美国更堪称是近现代应用“灰色地带”策略的鼻祖,美国靠民兵等非正规力量立国,这类灰色力量也一直是美国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便在今天的南海,美国的“灰色地带”行为也比比皆是。如利用海岸警卫队的军警双重属性,到东海和南海争议海域打“擦边球”,与相关国家或地区进行所谓执法交流与合作;利用空中广播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的漏洞,将其侦察机伪装成他国民航飞机到中国海岸抵近侦察;刻意模糊军民界限,租用民用公司的客机或空中飞艇到南海及其周边进行军事侦察;肆意运用“长臂管辖”,对中国参与南海岛礁建设的公司和个人进行制裁。

除了抹黑中国,以“灰色地带”威胁为由增加相关投入或放开手脚则是华盛顿另一大意图。美国不仅在南海日益焦虑,还叫嚣“除了战争,已经没有办法阻止中国控制南海”。正因为担心在和平竞赛中输给中国,美国不断炒作“灰色地带”竞争的概念,既为了在舆论中占据制高点,还有为自己在南海大搞“灰色地带”竞争进行造势的考虑。其逻辑无非是,因为中国在运用“灰色地带”策略,所以美国必须加强相关力量的建设和策略的应用。

美国口口声声强调其在南海有诸多权利,问题是,在地理上,美国本土与南海相隔万里,毫无疑问是域外国家。域外国家的权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大于或超越包括中国在内的南海沿岸国的权利。历史上,美国在该地区殖民过菲律宾,发动过越南战争,长期搞炮舰政策,如何能如此自信,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

冷战结束后,在美国不怎么关注或介入南海事务的近20年里,南海虽然偶有纷争,但大体保持着不断向好的发展势头。而当美国强调要“转向亚太”后,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印太战略”的推进,近十余年来的南海局势日益变得波诡云谲。南海局势的这种变化当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美国过度关注和过度介入显然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南海争议问题的管控,首先是中国与东南亚声索国间的事务,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则是中国与南海沿岸国以及其他东盟国家的责任,美国可以发挥作用,但也得有个度,不能强行给自己“加戏”。而中国在该地区的应有权利和权益,也不是靠“扣帽子”和贴标签的动作能抹杀的。套用美国的逻辑,在南海搞叛乱的正是美国,而中国才是应该去平叛的那一方。(作者是“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热门相关:极品医圣   重生之男神追妻忙   万妖帝主   锦绣田园:医女嫁贤夫   都市之九天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