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东:希望“拥抱熊猫派”在美更富活力

6月底,一对大熊猫从中国启程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动物园旅居,这是20多年来的首次。

自去年11月中美元首会晤以来,中美关系呈现止跌企稳的积极态势。两国官方互访和磋商不断出现,各领域间沟通交往稳步推动。在美国国内对华政策氛围较为偏激的氛围下,中方负责任处理并致力于稳定或改善中美关系的作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欣赏和赞同。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5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中美大熊猫保护合作活动中所言,中美应做伙伴,而非对手,“熊猫拥抱者”不应被抹黑攻击。

确实,中美关系的处理必须基于现实,否则就会遭遇政策失败。当前不能回避的客观现实是,在涉及全球绿色经济形态和安全秩序构建、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等区域问题以及两国各自国内经济复苏等众多议题上,只有中美之间持续务实合作,才会看到富有希望的未来。尽管如此,美方对华政策基调却仍是“激烈竞争”,主导理念是维护美方所谓霸权地位。这令人有些无奈,但又要保持警惕。

首先,当前美国国内对华政策总体氛围依然偏激。在美国媒体或智库的政策讨论中,支持对华深入接触以达成中美互惠合作的“拥抱熊猫派”持续受压制,而鼓吹对华竞争或对抗的声音则很有市场,成为所谓“政策共同体”中的生猛力量。

这与冷战后头20年美国对华政策讨论时的舆论氛围对比极其鲜明。当时主张对华强硬的人士虽然活跃,但对实际政策的影响不具决定性。相比之下,“拥抱熊猫派”则为美对华接触政策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理由,契合了美政治精英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需求,其加强对华交流与合作的观点在政策中得到较鲜明的反映,为中美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美国对华政策讨论环境已出现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已引起希望中美关系得到更好呵护群体的担忧。“熊猫拥抱者”是否有更宽松的空间以展示主张及塑造政策环境,这成为人们观察美对华政策健康与否的重要衡量指标。

其次,当前美对华政策最大缺陷是缺乏尊重和共情。“熊猫拥抱者”难得的品质恰是这两个关键要素,尊重源于相互平等的观念,共情出于相互欣赏的意识。两者在华盛顿以往对华接触政策之中有重要体现,恰好是中美互动中相互成就和各自满足感最为突出的阶段。而缺少尊重与共情的交流很难有成效,合作也容易遇到挫折。

当前美决策者头脑中弥漫的“实力和价值观优越论”,颠覆了中美关系稳定与合作得以推进的核心原则。美政府决策团队不断渲染对华关系处理从“实力地位”出发的谬论,认定只要拥有绝对优势实力,就可以任性处理对华关系。不能以“平等原则”处理大国关系是过去30余年来美国外交的最大败笔:盲信“实力”直接导致其在冷战后不顾俄罗斯的安全关切,实施了北约扩员政策,这从根本上催生了俄乌冲突以及欧洲国家未来长期安全缺失的悲剧;其对华政策的“优势实力”定位,也将难以避免地导致亚太区域危机和动荡的出现。这显然背离了国际社会要安全求稳定的共同夙愿。

美政治精英以“价值观优越论”界定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身份,其抱持“只有‘世界美国化’,美国才会有持久安全”的偏执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美国身为当今全球头号大国,却成为安全感最为缺乏国家的根源之所在。而美国一些精英欠缺对历史的尊重,不愿作任何真正的政策反省。当前,美对华政策就明显存在陷入以往政策失败循环之中的各种迹象。这些政治精英应承担起责任,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和判断,避免给双方带来更大的危害。

再次,当前美对华搞“联盟对抗、集团政治”行不通。当前美在亚太升级联盟网络的动作不断出台,试图以盟友为重要战略资源,达成体现其“优势”和实质性消耗中方的目标。美“印太战略”的核心也在于此。不过,美国有着以盟友为棋子并对其无底线损耗的不光彩历史,所以一些盟友在对美关系中不得不考虑“防止被利用”。 

美方语言上强调对华“竞争,但不冲突”,但其对华行动中与之相悖。近年来,美方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诸多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中美关系底线的议题上,采取极具冲突性的举措(包括经济、法律、军事等层面),暴露出美对华政策中“冲突对抗”主题。美方以“竞争”之名,拉拢亚太及其他区域盟国,搞针对中国的“围堵”“对抗”,但多数国家对美此种政策的对抗本质有清醒认识,这也是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警惕和抵制选边站队的原因所在。对此,“拥抱熊猫派”的了解很透彻,他们这种难得的战略清醒可能有助于美方政治精英能作出一些正确的反思。

化解当前中美关系困局的钥匙在美国一边,以客观现实而非精英群体的主观意愿来制定政策才是有成效的。就此而言,“拥抱熊猫派”是健康富有活力的力量,中美关系要实现稳定建设性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作者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热门相关:傲天弃少   全民女神:重生腹黑千金   明尊   幻想世界大穿越   隐婚99天:首长,请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