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解读新型电力系统电价机制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月29日,中金公司发布关于新型电力系统相关研究报告,研报显示,目前中国电价机制正在逐渐适应煤电转型,2024年起实施的容量电价不仅有望让煤电企业回归合理利润区间,还能激励煤电提高顶峰意愿,有效降低用户停电风险。展望未来,中金公司认为新电价机制重点在于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的平衡设计,其中电量电价需适应电价波动区间扩大和容量补偿后中枢下移的趋势性变化,灵活反映燃煤成本和电力供需情况。容量电价则需和现货市场统筹设计,推动容量成本回收机制从容量补偿向容量市场转变,以发挥市场在可靠性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中金团队在研报中表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在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基础上最大化消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由于新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大的特点,电力系统对支撑调节性资源的需求逐渐上升。与其他电源相比,煤电具有体量大、成本低、受地形约束小、长短周期皆可调等优势,煤电的角色也正逐步由主力电源向支撑调节电源转变。

关于煤电电价,研报显示,未来针对煤电的电价机制改革,重点在于对电量电价和容量电价的平衡设计。未来,电量电价波动区间将因燃煤成本和煤电需求波动而有所扩大,同时容量电价出台后电量电价波动中枢将有所下移,电量电价机制需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变化并灵活反映电力供需。具体来说,根据基准价和浮动范围的不同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电量电价设计方案,但各有利弊。若因容量电价出台而调低煤电基准价,或者设定电量电价与容量电价之和上限,有利于顺利将煤价下降红利传导给工商业用户,但煤价一旦上涨又会导致燃煤成本淤积在煤电企业内部。若不调低煤电基准价,虽然有利于煤电企业盈利修复,但存在寡头垄断抬高报价的潜在风险。

此外,研报分析称,容量电价与电量电价的有机衔接需重点结合电力现货市场改革进行统筹设计,主要有两种组合方式,即“全容量成本补偿+成本型电力现货市场”或“部分容量成本补偿+策略报价型电力现货市场”。短期来看,为防止电价过高波动的风险,第一种方式或更适合尚处于改革初期的中国市场。但从更长期视角出发,随着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比重提高,电力供给曲线波动性加强,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电、气电、抽蓄等可靠性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二种方式或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最终方向。

热门相关:王妃不乖:独宠倾城妃   明朝好丈夫   名门贵妻:暴君小心点   明朝败家子   虎狼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