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善意流动的介质是人,归根结底这是人的故事

《边水往事》是关乎善意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故事是否好看。

剧中的人物和人物关系被一再讨论的同时,演员也随之“浮出水面”,成为大众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观众早已熟悉的郭麒麟和吴镇宇自不必说,饰演但拓的江奇霖被考古出了“青鸟飞鱼”组合时期的歌手身份和“绿王”这样的经典角色;半个内娱都在夸演技的蒋奇明直接“上桌”,被网友直呼他早晚有一天会拿影帝;饰演反派毛攀的辛浩江因为角色太可恨,录视频跟观众道歉……

王安全(蒋奇明饰)

关于《边水往事》如何做到的“精准选角”,算跟博客作者分享了他在选角上的“三板斧”——扎实的故事文本,对演员与角色心理距离的把控,无捷径的认真选择。

在他看来,剧本扎实是选角的前提。他觉得好演员“不难搞”,当他们看到好剧本后,会有超出导演想象的投入,也会有神来之笔的创造。类似于王安全(蒋奇明饰)在市场上一会拿个泡鲁达,一会抽人家钱,都是走戏时没有的。好的文本能给予演员沉浸式的创作环境,也能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状态。

演员与角色的距离,则需要一些更为具体的标准。比如,沈星既是男主角,也是整个故事的“视角”,观众需要跟着他开启一个个的新地图。“他得有国民度,得亲近,他不能太过于偶像化或者是太过于眉清目秀,他是带着你去的那个人,他不能让人觉得有距离感。”算觉得,郭麒麟自幼在相声行里所形成的生活化的气质和对人与事物的自然反应,让他天然具有与观众的亲近感。

《边水往事》剧照

猜叔则相反,他需要拉大和观众的距离感,有一种“装裱起来的形式感”。算在看过吴镇宇主演的电影《浊水漂流》后,觉得他一定能胜任,因为他可以摒弃《无间道》和TVB老港片时期的感觉,年龄层面也刚刚好。

当这两个人物的确定后,唯一需要试戏的部分是他们的搭配。《边水往事》多用现场收音而非配音,原声台词是最能体现演员状态和灵魂的部分,算说:“我们试他们在一起对话的感觉,试完后回去修改了剧本,把猜叔改成了说粤语的华人。”就这样,带着天津口音的沈星和掺杂着粤语的猜叔,自然而然地组队了。

华人老板吴海山则介于亲近与距离感之间,“他应该是个我们很熟悉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够了解他的人。”这样一个富贵险中求的人,起初应该是让观众看着些许亲切的,实际上他谦卑礼貌却城府极深,足够脸熟又有成熟表演功底的王迅是不二人选。

吴海山(王迅饰)

收到蒋奇明的资料时,算并没有太大认知,直到在看了对方主演的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后,他便确定了蒋奇明就是王安全。饰演兰波的周政杰则“从一群少年里脱颖而出”,“身上有一种硬朗、义无反顾和一点被规训的状态”。算认为,对年轻演员来说,有时角色的整体把控能力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导演需要从他本人散发的味道去寻找对应的人物。

被骂上热搜的毛攀,算早就明确了他的设定是“活不过三集”。他把这个人物视为盘活某段剧作的要素,“必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但他看的外表一定是有些帅气和油腻的,这才能对应为什么是个被宠坏的妈宝。选角的时候,算跟每一个来试戏的演员都说了,这是一个“吃亏”的角色,观众对他的厌恶很容易上升到本人,但演员辛浩江接受了。

作为一部偏男性向的剧作,《边水往事》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亦塑造得鲜活立体。最典型的就是歌厅老板刘金翠,她在刀耕火种的三边坡讨生活,性格刚硬狠辣但又不失善良。齐溪身上的飒与角色十分契合,她既演出了江湖气,又升华了角色的内蕴。

能够搭建起这样一群虚构世界里实实在在的人,《边水往事》没有捷径可言。算告诉我们,剧中角色的海选面试在北京和云南两个地方完成,北京面试三百多人,云南面试两百多人,在云南面试的部分,演员王砚辉甚至帮忙端来了整个云南话剧团的演员,他们有些已经退圈或者转行做了其他事。

选角定位更像是一场心理距离测试,是创作者之间的拉距,也是创作者与角色之间的拉距,最终会成为观众与《边水往事》之间的拉距。所以,演员一旦被选定,算便会给对方极大的信任和表演空间,在他看来,演员本质上是被动的职业,而导演有很多方法可以调整表演效果,在这些方法中,框定表演空间是最差的选择。

他说:“和演员提前沟通好角色和某场戏的心里位置后,再演能多跑偏呢?演员是很被动的,他们不是写剧本的人,只是遇到了适合的角色,被‘安’在那里,但演员又是一部剧作中第一个直面评判的人,我作为导演就要尽量用自己的招数保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