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暖红城

潘树涛

深秋,坐落在湘江河畔的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依旧绿树成荫。

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让人感受到家的舒适;医生们医术精湛,用微笑和关爱诠释专业化的诊疗服务。

遵义,这座举世闻名的红色革命圣地,见证了历史的重要转折。同样,时间也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

走过86个风雨春秋,医院秉承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致力于提升政治能力,加强支部建设,打造党建品牌,强化人才培养和基础能力,以“一心向党·五心相随”为抓手,全力打造“红城遵义·仁心一医”党建品牌,推动医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真抓实干出实绩,各项荣誉接踵而至:医院连续5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获得市级党建工作成效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获得市级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站在新起点,医院瞄准新目标,迈向新征程。“我们的目标是,一年内,医院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提升至全省公立医院前列;三年内使医院党建工作整体实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力争创建国家级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五年内将医院党建工作整体实力提升至全省领先水平,党建引领业务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天培满怀信心地表示。

■ 创建党建品牌 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

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主力军,也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如何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打造医改品牌、提供能力保障,并实现环境优美?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筑得更牢,精细化管理和医疗服务效能更高,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发展活力更足……”

坐在简洁明亮的办公室,王天培拿着一份党建工作情况报告介绍:医院以“红城遵义·仁心一医”为载体,以“一心向党·五心相随”为抓手,明确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五年战略目标和“一年大整治、三年大提升、五年见成效”的“135”战略步骤,提出了医院发展的“强基础、提能力、转作风”三大工程,描绘了“两品五要”的工作愿景(两品:打造党建品牌和医改品牌;五要:管理要精细、能力要保障、环境要优美、运营要效益、文化要赋能),医院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紧紧围绕贵州省“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按照“领导班子好、制度机制好、支部建设好、医德医风好、引领发展好”的“五好医院”创建要求打造党建品牌,实现以党建红心引领业务匠心。

不忘入党初心——开展“惠民义诊下基层”“健康宣讲进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践行医者仁心——开展关心关爱“特殊儿童”“困难职工”等活动,创建“患者心愿墙”,以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动医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诚匠心——开展“练技术、强医能”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能力比拼的良好氛围。

就诊流程舒心——健全“门诊出诊”人脸识别考勤制度、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床边结算”等便民服务举措,满足患者多元化就诊需求。

患者看病放心——建立健全学科相关质量安全指标分析、医务人员管理与质量提升培训、医德考评等制度体系,突破高精尖技术、培育差异化技术、集中力量攻关疑难危急重症诊治,守住医疗质量安全关。

“红城遵义·仁心一医”党建品牌的创建,大大提升了医院综合业务能力。

今年2月,71岁的江先生不幸从高处坠落,导致重度昏迷。他的诊断结果令人心忧: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晚期)、枕骨骨折、多发性肋骨骨折以及双肺挫伤,病情极其危重。

然而,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吴胜开的带领下,治疗小组不仅成功唤醒江先生,还陪伴他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康复之路。

吴胜开医师说:“我们的使命是‘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治一例疾病,出一个精品’。这句话不仅是对我们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的激励。”

“心心相印、双心治疗”“点点用心,滴滴真情”……这些富有深意的党建品牌理念,已经成为医院每位医生秉持的信念和日常实践的准则。如今,医院的党群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心脏中心党支部获评贵州省“攻坚堡垒”,检验科党支部入选市级“名支书工作室”。

在医院,“匠于心,精于艺”成为医护人员“比学赶超”的动力源泉,他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成为“独当一面,独树一帜”的医务工作者。

在医院,护理人员在竞技考核中走前列、在服务态度上树标杆、在形象礼仪中作风景“三个方面”走前列,成为遵义市公立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提升诊疗水平 筑牢医院发展根基

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因为不规律的宫缩和疼痛,王女士在丈夫的陪伴下,迅速办理了住院手续。

王女士说:“以前住院,得去窗口排队,人挤人,耗时长;现在,直接到妇产科,医生用手持终端一扫,住院手续就搞定了。”

这款医院最近推出的医保移动手持终端,利用刷脸和扫码技术,实现了实名注册并获取就诊卡。它整合了人脸识别、医保结算、住院服务、出院凭证等多项功能,为患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技术员王定刚说:“这种医疗智能终端的应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痛点、堵点、难点”,全院上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床旁结算”,患者在科室“刷脸”就能办理入出院,床旁入院办理率达93%、预缴率达85%、出院结算率达71%,真正实现了入出院患者不排队、少排队,实现了服务患者零距离,“床旁结算”工作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表扬。

针对排长队问题,医院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并增加了停车位,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加强运营管理,指导科室合理用药、精准诊疗,药占比下降6个百分点……

这些举措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

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桃溪院区,医护人员通过线上交班与凤凰院区同步更新病人情况。这种模式帮助两院区高效共享新入院和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与治疗信息。

桃溪院区心血管科负责人熊波介绍,线上交班后,两院区专家团队会共同讨论,为疑难危重症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减少患者奔波,确保快速、优质的医疗服务。

得益于党建的引领作用,医院的诊疗服务和学科建设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增强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度,实现了医患双方的共赢。数据显示,医院“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咨询查询、文书服务、便民处方、医患沟通等40多项便民服务,每年接待患者15万人次,自成立以来接待人次近100万。

■ 积蓄发展动能 增强医疗核心竞争力

5月下旬,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卫生院的妇科诊室,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何连利正全神贯注地为一位妇女进行诊疗。

何连利细致审阅了陈女士的病历资料后,耐心解释:“根据你的检查结果,子宫肌瘤导致了贫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我建议你接受手术治疗。你可以选择在这里的卫生院办理转入手续,然后到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术后再转回这里进行康复治疗。”

陈女士听后感到无比的安慰,她表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的咨询服务非常方便,也省去了她往返市里的麻烦,避免病情延误。

过去,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和技术限制,许多有儿科、妇产科需求的群众只能长途跋涉到几十公里外的上级医院就诊。这不仅增加了就医成本,还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现在,像陈女士这样的患者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大大提升了就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医疗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此,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党建品牌上持续发力,积极推进遵义市第一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成立12个专业管理中心,着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成员单位间的专科建设、远程会诊、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绿色通道等建设,构建了“乡镇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构建三级联动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诊治服务能力。

“推进遵义市第一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我们在各乡镇分院全面开设妇产科、儿科门诊、‘医技直通车’‘心电一张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底,让群众就医有‘医’靠。”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工作人员赵琼说。

增强区域医疗核心竞争力,更要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注重“内培外引”双轮驱动,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实施“123456”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提拔31名中层干部,轮岗交流58名中层干部;

分期分批选送人员赴国内外高水平医院学习进修,获得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5项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立项,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建立党委班子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近3年新进硕博士182名,成为全省拥有高级职称和硕博士最多的市州级医院……

系列措施让医院的干部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了全面优化,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为增强区域医疗核心力,医院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集精神文化、党建文化、英才文化、人文文化、服务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体系。

如今,行走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文化墙、文化雕塑、职业礼仪等让人印象深刻,“遵从行医之道、恪守济世之义”的院训,铭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渐入人心。

(本文图片由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