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评】东湖评论:不惑五峰,永不止步

10月20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在五峰县公共体育馆隆重举行,当天,还举行了庆祝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文艺演出。

1984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砥砺前行,回望来时路,经历了无数风雨坎坷的五峰如今也已进入了“不惑之年”。四十年来,五峰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砥砺战贫困、大笔写生态、众志建新城、飞地筑梦想,绘就了一幅山明水秀、路通百通、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瑰丽画卷,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奋斗史诗。

40年艰苦创业,汇聚了感恩奋进的强大合力。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关心关爱五峰各族群众。省市单位定点帮扶和武汉市协作帮扶,饱含对民族地区的深厚情谊,助力五峰加快发展。五峰感恩奋进、接续奋斗,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得全县经济总量在2023年达到112.24亿元,与1984年相比,总量增长168倍;工业总产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22倍、100倍,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今天的五峰,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呈现出经济加快发展、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40年拼搏奋进,开创了富民强县的崭新局面。五峰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繁荣昌盛的历史性飞跃。曾经以农业为主导的五峰,如今已经实现工业、农业、旅游业并驾齐驱。特色农业提质发展,茶叶、中药材、中蜂产值分别突破12亿元、10亿元、1亿元,五峰茶叶指数跻身全国茶业六大指数,成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飞地经济”突破发展,武汉·五峰民族民族工业园挂牌成立,入园企业达到96家,为五峰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税收突破1亿元。旅游业更是五峰的一张靓丽名片,推出了全域旅游“十个一”IP和疗休养“五个一”体系,旅游业态由观光型向康养、避暑、研学综合型转变,2023年共接待游客46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1.23亿元。今天的五峰,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40年乘风破浪,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坚实步伐。五峰穷在财政,弱在工业,根子在区位交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五峰努力破除交通瓶颈,打开山门、联通世界,陆渔一级公路、呼北高速宜都至五峰段先后建成通车,呼北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宜来高速宜昌段今明两年将建成通车,沿江高铁宜涪段、十宜高速长阳至五峰段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五峰正加快融入宜昌半小时经济圈、武陵山一小时旅游圈、武汉两小时都市圈。今天的五峰,山不再高、路不再远、地不再偏,天堑变通途,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40年守护生态,擦亮了绿水青山的靓丽名片。五峰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长江中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91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1.8%。多年来,五峰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般保护生态环境。全县拥有8个省级生态乡镇、35个省级生态村,森林覆盖率80.34%,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县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今天的五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绿色生态成为五峰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40年倾心尽力,提升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品质。五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县城初步形成“1所高中+1所职中+1所初中+3所小学”教育布局。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四化”乡镇卫生院、“五化”村卫生室达到100%,形成“县医院救治疑难重症—中医院主打中医药康养—乡镇卫生院治疗急诊和常见病”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48岁。今天的五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这片土地上,五峰各族人民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大家一同齐心协力,为建设美丽家园而奋斗,共同谱写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

四十不惑风正劲,凝心聚力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市发展大局中明确五峰方位、找准五峰定位、实现五峰进位,加快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五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茶言(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责任编辑:杨虹磊】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