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为运河边孩子幸福人生奠基 站在高原造高峰 拱墅教育扬帆新征程

师泽如光,微以致远;师泽若水,润物无声。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为运河边的孩子们筑起面向未来的幸福童年。”拱墅区向全体教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这一年拱墅教育的发展,好消息不断,这都离不开拱墅教师们的辛勤付出——

在最近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拱墅教师斩获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仔细审视这些重要成果,这里有普通教育,也有特殊教育;有多元拓展课程,也有红色信仰熏陶;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也有融合性教育探索。它几乎涵盖了义务教育段发展的各个切面,映射着拱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教育部公示的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的“部级精品课”,拱墅7位老师执教的6节课入选,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地理六大学科,学段也辐射了小学、初中,凸显了拱墅教育各学科的高位发展。

去年,拱墅区有10名教师通过中小学正高级评审,数量位居全市首位。新时代运河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正让拱墅教师收获着“高成长”……

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有的是耕耘多年的收获,有的是布局未来发展的播种。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组织实施的启动元年。拱墅教育将“站在高原造高峰”,不断深化改革,锚定“打造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目标持续发力,为拱墅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A

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 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

美好教育向3岁以下延伸 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愿望。为打造“最幸福城区”,拱墅将美好教育向下延伸到了托育段,让运河边的孩子从婴幼儿起就能获得幸福呵护。

荣获浙江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2025年将实现全区幼儿园开托率100%

“这里的环境很好呀。”开园了,陈先生带着2岁的女儿来绿洲花园幼儿园绿洲园区上托班。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开心地玩着游戏,他则饶有兴致地参观起了园区环境:柔软的材质、低矮的家具、温暖的色彩、家庭式的布局,将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完美接轨。“我家孩子挺怕生的,没想到第一天上托班没有分离焦虑。”陈先生笑着说。

当下社会各界对婴幼儿照护和早期教育服务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家门口的普惠性幼儿园入托,成为不少家庭的愿望。

民有所呼,政有所为。近年来,拱墅区全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持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区18个街道174个社区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全覆盖,充分满足“10分钟就近入托”需求。到2025年将实现全区幼儿园开托率100%。

托育绝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小班往下延伸,3岁以下婴幼儿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这也对幼儿园的专业性、环境、师资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更注重‘教’,但托育更注重‘养’,侧重点不一样。按照区里要求,所有开托班的幼儿园,托育老师必须有教师资格证和育婴师证,以更好地实现托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衔接。”绿洲花园幼儿园园长蔡咏梅说。

为更好保障托育的专业性,拱墅区也做好了规划,专门成立了“大运河”学前教育智荟团。区里6名学前教育特级教师成为导师,为幼儿园托育服务开展有体系的教研培训。同时拱墅还依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社会组织,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课程建设、教师培训,为托幼一体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学前教育一直是拱墅教育的一张金名片。今年2月,拱墅区获浙江省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称号,这也是对县级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的最高级荣誉。目前,全区已有17所浙江省现代化幼儿园,数量居全市首位,省一级、省二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98.10%。拱墅学前教育在特色化发展领域走在了前列,特别是2013年打破幼教领域界别,思考幼儿教育多元发展,提出了“阳刚教育”理念,成立了幼儿园男教师工作室。10年来,工作室发展壮大,拱墅区目前已拥有男幼师82人,有不少人已经成长为校级干部,获市区级荣誉的男教师达50余人,他们不仅优化了幼师队伍结构,也更加丰富了学前教育的内涵。

4年新增37所新校 每所都打造成精品校

力争到2027年 实现名校集团化全覆盖

9月刚开学,张女士陪着刚上一年级的女儿,走进了新投入使用的卖鱼桥小学文润校区。偌大的校园里,张女士细细走了一遍:多功能图书馆、非遗展厅、科技创新中心、百草园……“学校太漂亮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家门口能有那么好的名校资源。”张女士是康桥街道本地人,她笑着说,以前这里是老工业基地,教育配套相对薄弱,现在不仅焕然一新成为运河新城,连卖鱼桥这样的教育品牌都扎根这里,“家门口读名校”真是梦想成真。

今年,拱墅区一连投入使用7所新校(园),育才东坡中学、文晖实验小学、左岸幼儿园恒忆园区……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到4年,新拱墅成立后,全区“美好校园”地图中增加了37所新校(园)。

“学校建设,规划先行。近年来,拱墅区针对学龄人口峰谷变化、城市化进程做好前瞻性布局,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拱墅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拱墅区每新建投用一所新校,都要打造成精品校。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拱墅每一所新校的布局,总能吸引大量目光。当看到新校的名字:文澜教育集团、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华附教育集团、安吉路教育集团、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红缨教育集团等,这些无不是拱墅响当当的教育品牌,让家长们吃下了定心丸。名校集团化,通过文化、课程、管理理念的输出,让新校办学能缩短摸索期,更好地实现高起点、内涵式发展。到2027年,拱墅区力争实现名校集团示范引领、优质学校全域覆盖,更好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除了新校的高标准建设,针对老校的品质再提升工程,拱墅也跑出了“加速度”。新学期开学,胜蓝中学的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校园大变样。原来学校建筑下的架空层,被设计成了学生餐厅、图书馆、社团活动室等功能空间,让更多教学活动可以在校园里发生;安吉路实验学校利用暑期对武林校部的食堂进行了扩建,让师生能够在食堂从容享用安全放心的午餐。据了解,今年暑期共有80所学校(园)开展维护改造项目。

新校展新姿,老校焕新颜。“我们希望把区内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现代化优校。”拱墅区教育局负责人说。

B

为引路人“引好路” 锻造美好教育生力军

这套培养制度让教师队伍薪火传承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拱墅教育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冒芽,其背后有一套科学严谨的培养制度,也有对教师满满的助力与关爱。

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扣好第一粒扣子

梯级培养体系涵养下拱墅名师井喷

新学期开启前,又有一批满怀教育初心的新教师,将走上讲台,开启教育人生。今年拱墅区中小学、幼儿园迎来了100位新教师,研究生比例达45%。其中师范生56人,浙师大、杭师大毕业生占了约一半;非师范生44人,其中不乏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纽约大学、东京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毕业生。

学历高,说明这些都是“好苗子”,但要成为好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年新教师入职的“专业第一课”,都是由区教育研究院的教研员、省特级教师等来上的,今年也不例外。100位老师,根据学段和学科先分成若干组,再分别开展培训。几天的新入职教师集中培训刚结束,有位年轻老师幸福地说:“从教师素养的养成,到教学设计的指导,再到学生评价的制定,培训的内容太细致了,满满的干货。刚上岗就吃了一个重量级的‘技能包’。”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要以‘好教师’为‘美好教育’奠基。”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沈旭东说,新教师初登讲台,需要为教师的职业生涯扣好第一粒扣子。

入职第一步要迈得很扎实,他们未来如何成长,拱墅区也早已规划好。在教师培养上,拱墅区有一套系统的培养体系——

多场景应用赋能教育数字化治理

万物互联让学校管理、教研更高效

通过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现代化的运用场景还有不少。当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区域产业布局的变化往往伴随着人口的涌入和新楼盘的建造,学校的布局需要提前规划。

为了让规划更科学,“拱墅教育大脑”下的“资源配置应用场景”承担着重要职能,它打通了与政府端的数据,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区内各个板块规划户数的情况,然后根据“百户比”合理地布局学校。有效保障配套学校与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实现“四同步”,也就是新住宅交付后,孩子就能就近入学了。

保障校园安全,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前提。多年来,用电、用气、用水、食堂管理等物业监管人员少、专业水平不高,一直是困扰学校的一个痛点。如何破题,拱墅区想到通过人工智能来实现实时监管,为此打造了全区教育物联网,将学校监控、电子围栏、巡防巡更、用电能耗、燃气安全、离校安全等安防设备进行互联互通。“物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精准智能监控,哪里有安全隐患,系统会第一时间提醒,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区域的教育质量,做好教研是关键。过去教师搞教研,很多时候只能凭主观经验,拱墅区为此打造了智能研修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将教师上传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语音、语义识别和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为区域学科组、名优工作室、成长共同体、集团校提供线上研修空间。大数据推动了从传统“主观经验式”向“数据实证式”的教研转型,实现了区域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研修新生态。

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规划与决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拱墅区将通过打通信息壁垒,为高效治理赋能,全力打造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区县治理样板。